建立反审核的整合思维尝试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应用反向推导知己知彼游刃有余。充分分析现场实际,注意逻辑性判断,分析互相扣减关系及对应关系,精准计量很关键。

要点一:各类标高

测量的准确性影响工程量。施工单位进场后首先需要核准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基准点标高,基准点最好有3个以上,据此可进行相互验证准确性。如有条件,应要求建设单位要求项目所在地自然资源管理局或履行相应职责的测绘机构进行测量基准点标高的复核校准。如此操作,既是对工程质量安全的负责,也给精准计算土方工程量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他工序施工对土方工程量的影响。场地如果有桩基,如静力压桩,桩基施工过程中,桩基周边的土方可能被相应挤压导致标高变化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应桩基完成之后,应要求在建设、监理、全过程咨询单位的见证下,土方标高进行复测,以得到新的标高值即使像有的审核人员所述,标高的变化是因为工序施工原因导致的,应按照规则规定的原始地面标高计算。那我们可以反问一句:“是否土方的密实度超过了自然密实这个限度,应该换算为天然密实体积或者单价应乘以相应的增加系数”。这是容易忽视的核要点。

区分基础底标高和垫层底标高。如果按照设计图纸的逻辑,以筏板基础为例,其垫层底标高是这样确定的:“筏板顶标高-筏板厚度-垫层厚度”,我们都知道垫层和筏板之间一般会有厚度为50mm左右的防水保护层20mm左右的找平层和防水层的厚度,小基坑、基槽可能这点工程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大面积、群体工程、带地下车库等项目,其土方工程量着实不小可能会有人会说,那我筏板或者地下室的墙柱减小500mm不就行了?但前提是工程质量要合格,要能经得起检查交的了差吧。

 

要点二消失的防水找平层

如前所述,如果是筏板基础,底板防水层施工前有一道工序是:在垫层之上做一层20mm厚砂浆找平层,以便于铺贴防水层。现实施工过程中,通用做法是垫层表面收光的过程,准确控制标高,提高收光质量,基本能够达到找平的效果,可以直接铺贴防水层。但是部分审核人员认为找平层工序未施工,直接予以扣减。

审核角度:未施工项目当然予以扣减。

施工单位角度:此项工序属于施工方案的优化,不违反法规和标准强制性规定,且最终达到了下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没有理由审减。

公平的角度:如果完工的垫层的总厚度=设计垫层厚度+防水保护层厚度,则不应扣减。如果如完工的垫层的总厚度=设计垫层厚度,且表面平整度符合防水层铺贴的要求,应酌情扣除防水保护层的砂浆材料单价即可,其余费用应正常计取,毕竟垫层的施工标准提高了,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工、机械费用。

 

要点三、地下障碍物及挖淤泥流砂,注意签证及确认的时效性

如果遇到障碍物、挖淤泥或者流砂等情形,应要求在建设、监理、全过程咨询单位的见证下,即时确认障碍物、淤泥或流沙的挖除工程量,留存原始测量数据,最好以图形方式记载草签备存,及时办理现场签证。因为障碍物拆除、迁移以及挖淤泥、流砂等的单价远远高于土方单价。

淤泥的确认及判断。注意测量并确认土方土壤含水率时效性,一般土壤含水率均以天然湿度为准有的省区对于含水率有限值,限值以下有可能不能归类于挖淤泥。所以应在土方开挖的第一时间进行测量确认,如果挖出后堆积在基坑周边,一段时间之后的含水率就不是真实的数据了,也就意味着应得权益的减少。

 

要点四、集水坑、下柱墩基础梁、承台土方工程量计取

因人工机械挖土单价差异较大根据经审核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土方施工方案,明确集水坑、下柱墩采用人工或是机械开挖。分析投标报价中综合单价是否包含放坡工程量,放坡工程量有时会以增加综合单价的形式体现,如果清单综合单价中包含此项工作内容,则直接按照规则进行计算。如果清单综合单价未体现,清单描述未明确说明,或者项目所在省区的计价规则明确的,则可以正常计取工作面和放坡。

 

要点五、回填土如何区分松填和夯填以及压实系数

回填土松填和夯填单价差异较大,一般基坑基槽回填执行夯填,室外绿化回填土采用松填,具体应以设计要求为准回填土的压实系数需要重点关注,因为各省区编制的预算定额对于压实系数的规定可能不同,例如,甘肃省规定:“机械填土碾压中压实系数定额是按0.93考虑的,如设计要求压实系数超过0.93时,定额人工、机械乘系数1.10。”因此必须确认具体的压实系数,方可合理报价。

 

要点六、深基坑边坡支护对土方工程的影响

我们知道,大部分的深基坑工程,在项目完成招标之前,一般都未进行支护设计,因此也无法进行招标报价,有的发包人以专业工程暂估价的形式列项,有的直接要求另行设计后再确认价格。但是对于土方工程来说,将会面临工作面、放坡系数的调整,甚至挖土的工序、区域等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对此,施工范围应做充分的对比分析,确认增加的工作量,留取现场视频图片、原始证据材料,及时办理现场签证,以便于后期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