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筋部分:

(一)柱、墙柱

A、柱、墙柱的公共设置项

1、柱/墙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

解决方法:1、基础厚度都是大于500mm,不需要修改,选择间距500;2、基础厚度小于500mm,需要改成2。

理由如下:22G101-1第66页中有规定,柱/墙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筋间距≤500且不少于2道箍筋,即基础厚度大于500mm时候,肯定满足两根筋的要求,小于500时候,必须要设置两根箍筋。

2、梁(板)上柱/墙柱在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

解决方法:1、下部构件厚度大于500时,不用修改,选择间距500;2、下部构件厚度小于500时,需要改成2

理由如下:设置依据22G101-1第65页,与上一柱在基础差不多,要么按间距要么按指定根数排列。

 

3、柱/墙柱第一个箍筋距楼板的距离

解决方法:不需要修改,默认50

理由如下:22G101-3第66页,22G的起步距离里指的是基础顶面,没有说楼板面。

审计可能调成100或者调成柱箍筋间距,理由:22G101-1第66页中讲到的50是指基础顶面,没有指楼板面,当调成箍筋间距时,筋数量可能少一个。

施工单位设置50依据:数据来源可查询12G901-1-2-8页,不管是梁顶非嵌固部位(指楼板)第一个起步距离也是50,再往上一个也是50,因此看出不管是基础顶面还是楼板面,概括了第一个起步距离都要设置50。

4.、柱/墙柱计算设置

常见争议:柱/墙桂箍筋根数的计算方式

解决方法:首先按合同约定,合同无约定结算常规做法:四舍五入+1或者向上取整+1。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没有合同约定的前提下,笔者本人更倾向于四舍五入加一

理由:

1、查询当省的定额章节说明

2、当地各类计价规范(一些答疑文件)如江苏省定额中就介绍了这部分的计算方式,或者图纸设计有特殊要求按图纸要求设置。

3、你是审计你就坚持四舍五入+1,依据理由:现场就是这样做的,且混凝土验收规范允许钢筋验收距离有一定的误差,四舍五入+1满足实际施工的需求。你是施工单位你就坚持向上取整+1。依据理由:这样满足设计安全规范,四舍五入+1不满足。

 

5、柱/墙柱箍筋弯钩角度

解决方法:不需要调整,选择135°

理由如下:设置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P17页5.3.2条,对于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于有抗震要求的,不应小于135°。22G取消了非抗震结构,就是说都是抗震的结构了,不需要调整。

 

6、柱/墙柱纵筋搭接头错开百分率

解决方法:不需要调整。

理由:常规设置百分之50%,是指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之比不是根数之比,依据22G101-1第59页,图纸有单独要求优先按照图纸设计。

 

7、柱/墙柱搭接部位箍筋加密

解决方法:是,需要加密,钢筋搭接部位属于薄弱的部位,需要箍筋加密,22G101-1第59页,搭接区的间距不应大于100,一般间距为100-150,不大于100的意思就是加密。

 

8、柱/墙柱箍筋加密范围内包含错开距离

解决方法:不包含,软件默认是,要选择否。22G、11G都没有指明包含,也没有显示包含错开的距离。17G图集的2-6页不加密。

此条影响箍筋数量,审计原则要改成否,施工单位可以不改。

 

9、绑扎范围内的箍筋间距min(5d,100)中,纵筋d的取值

解决方法:不需要修改,上下层最小直径,理由:22G101-1第59页搭接区内筋直径不小于d/4(d为搭接钢筋最大直径),间距不应大于100及5d(d为搭接钢筋最小直径),图纸有要求按图纸。

 

10、后面三个都是不需要修改的,不常见内容,其中层间变截面钢筋自动判断必须选择是,否则软件识别不出来,所有构件设置一样。

 

B、柱
1、柱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

默认:全部伸入基底弯折

待选:角筋伸入基底弯折(比默认选项量小)

注释:该项设置仅针对矩形柱且基础插筋节点为节点一、二、三、四、六时有效

来源:22G101-3第66页 18G901-3第14页

内容: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仅将柱四角纵筋伸至底板钢筋网片上或者筏形基础中层钢筋网片上(伸至钢筋网片上的柱纵筋间距不应大于1000),其余纵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E即可。

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基础高度或基础顶面至中间层钢筋网片顶面距离不小于1200;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或基础顶面至中间层钢筋网片顶面距离不小于1400。

提示:

① 放在16G101-3中,确实在节点的使用上有很多的不确定,通常情况设计也不会注明受力分析,那时是想用却不知怎么用。

② 在22G101-3中彻底解决了这各问题,明确了专业分工,不在需要盲目考虑受力分析,而是必须由设计指定时方可使用。

案例:按-全部伸入基底弯折:2900/3+1600-40+max(6*d,150)

本层露出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计算设置设定的弯折

按-角筋伸入基底弯折(非角筋):2900/3+1*max(35*d,500)+37*d

本层露出长度+错开距离+锚固

关联:第18项 节点设置 第7项

 

2、柱基础插筋弯折长度

解决方法:一般不需要修改,一般注明规范的,不需要修改。

默认:按规范计算 hj>LaE max(6*d,150), hj≤LaE 15*d

注释:

① 输入格式: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纵筋直径)或数值*lae(labe)。

② 该项也用于梁(板)上柱的插筋计算设置。

来源:22G101-3第66页 18G101-3 第13页

内容:如图

提示:

① 11G101-3 第59页,判别弯折长度的条件是hj>,≤laE;但,在16G101-3时

改为基础高度满足直锚,以为不再是直接使用hj这个数据。

② 而且,在18G901-3第13页,有图有标记,所谓基础高满足即基础高-底部保护

层厚度和底部基础钢筋网片厚度所剩余尺寸≥直锚长度(理解为基础的有效高

度)。

③ 不过还好,大部分的图纸设计都明确了插筋在基础内的弯折长度,直接按图纸要

求输入长度就好。

④ 梁上柱节点

关联:节点设置 第7项

案例:按-按规范计算:500+600-40+15*d

本层露出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计算设置设定的弯折

500+800-40+max(6*d,150)

本层露出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计算设置设定的弯折

 

3、墙柱基础锚固区只计算外侧箍筋(争议点)

解决方法:这里施工方计算多一点可以选择否,里面小箍筋也一起计算,选择是符合平法的要求,平法上面是选择只计算外侧箍筋,理由是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这里只的是非复合箍,如有内侧箍筋则构成复合箍筋,在平法上是不计算的,所以只计算外侧的箍筋。

默认:

待选:

注释:提供两种选择

来源:22G101-3第66页 18G101-3 第13页

内容:间距≤500,且不小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箍)

提示:1、所谓复合,即箍筋局部有重叠且至少有两道箍筋组合,故非复合即箍筋任一边无

重叠肢数为2*2的柱外圈箍筋。如图所示

2、梁上柱构造中在梁内设置的箍筋构造,未注明非复合则理解为与梁顶以上的柱箍

筋肢数相同,此时需要调整“是”为“否”。

 

4、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

答:一般不需要修改,一般注明规范的,不需要修改。按规范来基础不够厚露出长度长一些,够厚露出长度短一些。注:嵌固部位不同,对纵向钢筋总量没有影响,如果楼层净高不同,对箍筋工程量有影响。

默认:按规范计算—嵌固部位 Hn/3,非嵌固部位 max(Hn/6,hc(D),500)

注释:输入格式: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纵筋直径)或Hn/数值(Hn为层净高)。

来源:22G101-1第65页 18G901-1第23页

内容:如图

提示:

① 此项为柱身底部对非连接区范围的要求,可配合计算规则第10项来进行计算。

② 实际工程中可关注基础图中对竖向构件插筋是否有外伸长度的特殊要求。

关联:第10项、第26项

案例:按-按规范计算(嵌固部位外伸)

2900/3+1600-40+max(6*d,150)

本层露出长度+基础厚度-保护层+计算设置设定的弯折

按-按规范计算(非嵌固部位外伸)

3000-1561+52*d+max(2500/6,400,500)+59*12

层高-本层的露出长度+与下层钢筋的搭接+上层露出长度+与上层钢筋的搭接

 

5、纵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

解决方法:不需要修改,min(5*d,100)规范中要求

默认:min(5*d,100) 待选:s

注释:

① 提供两种选择也可以直接输入:数值*d(d为纵筋直径)

或具体数值或s/数值(s为加密间距)。

来源:22G101-1第60页

内容:搭接区内箍筋直径不小于d/4(d为搭接钢筋最大直径),间距不应大于100及5d

(d为搭接钢筋最小直径)。

提示:

1、图集写的很明确,除非结构总说明中设计有特殊要求

2、仅与柱纵筋按搭接连接时才会计算该区域箍筋

关联:第9项

案例:Ceil(2.3*56*10/Min(5*10,100))+Ceil(2.3*56*10/Min(5*10,100))+Ceil(524/100)+1

这是50%错开后,按搭接显示出的箍筋加密构造

 

6、不变截面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固

解决方法:不需要修改,规范中规定1.2*Lea

默认:1.2*Lae 待选:无

注释:输入格式:数值*lae(labe)或数值*d(d为纵筋直径)或具体数值。

来源:22G101-1第65页 18G901-1 第24页

内容:如图-构造(一)

提示:图集写的很明确,除非结构总说明中设计有特殊要求,有的图纸会要求1.5lae

关联:

案例:按-1.2*Lae

max(3000/6,400,500)+1.2*37*d

本层露出长度+计算设置中不变截面柱纵筋的下锚固

 

7、不变截面下柱多出的钢筋锚固

默认:1.2*Lae 待选:无

注释:输入格式:数值*lae(labe)或数值*d(d为纵筋直径)或具体数值。

来源:22G101-1第65页 18G901-1 第24页

内容:见上一项,图-构造(二)

提示:

1、图集写的很明确,除非结构总说明中设计有特殊要求

2、当处理地下一层增加钢筋时,需结图集构造进行调整。

关联:

案例:按-1.2*Lae

3000-833-500+1.2*42*d

层高-本层的露出长度-节点高+计算设置中不变截面柱纵筋的上锚固

 

8、非抗震柱纵筋露出长度

解决方法:现在基本取消非抗震的设计

默认:按规范计算 待改:绑扎 0,焊接或机械 500

注释:① 露出长度指连接位置到楼地面的距离。

② 输入格式: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纵筋直径)。

来源:11G101-1第63页

提示:22G101-1中已取消非抗震柱相关构造。

 

9、基础顶部按嵌固部位处理

设置依据:没有地下室的时候一般为基础顶面。有地下室时应该根据图纸判别为基础顶面还是顶板面。注:嵌固部位选择是,表示在基础顶面Hn/3加密,在基础顶面则是Hc,Hn/6,500加密(楼层净高的1/6)

 

10、箍筋加密区设置

解决方法:不需要修改,按规范

默认:按规范计算

待选:嵌固部位 Hn/3,非嵌固部位/上端加密区 max(Hn/6,hc(D),500)

注释:输入格式:具体数值或数值*d(d为纵筋直径)或Hn/数值(Hn为层净高)。

来源:16G101-1第67、68页 18G901-1第25页

内容:左一图中柱箍筋加密区范围用于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情况地下室部分的柱。

左二图除具体工程设计标注有箍筋全高加密的柱外,柱箍筋加密区按本图所示。

提示:① 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共有三处,下端加密区、上端加密区、节点区加密区

② 软件默认节点加密区为节点高

③ 软件未考虑刚性地面上下各加密500范围

关联:

案例:按-按规范计算

Ceil(500/100)+1+Ceil(450/100)+1+Ceil(500/100)+Ceil(1500/200)-1

上加密区根数+下加密区根数+节点区加密区根数+非加密区根数

 

11、嵌固部位设置

默认:按规范计算 待选:无

注释:

来源:22G101-1第9页

内容:

提示:① 本项根据图集2.1.4条嵌固部位的注写形式结合实际案例图纸进行修改。

② 嵌固部位设置中的楼层名称与楼层设置相关联无需手动添加。

关联:第20项

 

12、柱纵筋伸入上层预制柱长度

默认:按规范计算

注释:具体数值。

来源:图纸常用数值统计

 

本节小结:

(1)柱纵筋伸入基础锚固形式,图纸有可能有具体要求,锚入具体数值如300;

(2)矩形柱基础锚固区只计算外侧箍筋(争议点)施工方的话选择否

 

C、墙柱(暗柱)

1、抗震暗柱/墙柱纵筋露出长度

答:一般不需要修改,一般注明规范的,不需要修改。绑扎露出为0,可以选择施工合理的露出500

2、暗柱/墙柱垂直钢筋搭接长度

答:一般不需要修改,选择按墙柱计算,搭接长度为LLE,错开距离为0.3LLE;选择墙身计算,按照平法图集节点计算,搭接长度为1.2Lea,错开距离为500。报量多一点可以设置按墙身计算

3、暗柱/端柱顶部瞄固计算起点

答:需要修改,软件默认从板底开始计算,需要改成梁底开始计算;墙顶无梁时,暗柱直接伸入板顶弯折,墙顶有梁时,梁高满足锚固长度时候,可以直锚固,梁高不满足锚固长度时候,伸到板顶弯折。施工方可以不改,审计一定要改过来。

4、暗柱/端柱封顶按框架柱计算

答:需要修改,软件默认为否需要修改成是,依据来源13G101-11 3-7页施工答疑中有明确指出,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部分剪力墙的端部设有端柱,有端柱的墙体在盖楼处宜设置边框梁或暗梁,端柱中纵向钢筋构造应按框架柱在顶层的构造连接做法。影响:边柱、角柱在顶层弯折进梁里的具体弯折长度。

 

以上为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中针对柱、墙柱的计算设置的使用说明,更为详细的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的计算设置总结的文档请前往专栏下载:

点我进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