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造价平台看到一个问答,问:在广联达软件中,基础连续梁是按梁定义绘制的,但定额一般又是执行基础梁子目,是否矛盾?
答:若基础联系梁坐落在垫层上,则执行基础梁定额;若基础梁是架空的,下面没有垫层,则执行矩形梁子目,因为基础梁子目不包含底面模板。
对此观点我很不认同,这样的理解在技术上可能已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下面就谈谈我的认识,一家之言,并不代表官方,供大家一起讨论。
一、被忽视了的基础梁分类
按造价(预算)的传统定义,并非在基础中的梁都称之为基础梁。早在七、八十年代,定额对基础梁有很明确的定义:
1、必须在基础内;
2、必须是三面支模。
只有同时符合两个条件才能套用基础梁子目。那么,定额为何这样定义呢?
因为当年的定额,没有单独的钢筋、模板子目,钢筋、模板都包含在了混凝土中。即:混凝土的定额子目中,包含了钢筋、模板的人、材、机含量。钢筋含量与实际不同,另有“钢筋调整”的子目。为了模板含量的更加正确,定额才有此三面支模的定义。现在的有了单独的模板定额,且又是按平方米计算,加上又是清单报价(清单报价区别于静态的定额计价,是动态的计价模式,属于全面成本管理的范畴,原则上是符合规范要求下的自主报价),所以这种分类现在已被人所忽视。
二、不同形式的基础梁
基础梁一般有两种形式:“落地基础梁”和“架空基础梁”。
1、落地基础梁
当基础梁坐落在基础混凝土垫层上时(见下图),由于其两面支模的特性,根据上述的定义,在预算上它不能称之为“基础梁”,而是叫做“基础圈梁”,执行基础圈梁子目。
这决非杜撰臆想,当年的江苏定额,就有基础圈梁子目,当下全国现行的定额依然能看到它的身影,如陕西定额、福建定额。(见下定额截图)
2、架空基础梁
当基础梁架空时,由于其三面支模的特性(两面侧模+底模),它才是真真造价意义上真正的基础梁,才能套用基础梁(见下图)。
三、架空的基础梁执行矩形梁子目?
问答说,软件中基础梁按连续梁定义绘制,它定义的是钢筋,而钢筋的定义并不不等于模板的定义。与定额的执行是两个层面的事,并不矛盾,何况更有现行的定额为证。为此,我们暂用湖南定额的“基础梁”、“单梁、连续梁”进行一下对比分析。
湖南2020定额模板子目的人、材、机含量:(见下定额截图)
2、湖南2020定额模板子目的人、材、机含量分析:(见下表)
是湖南定额反应的水平,尽管全国各地定额考虑的用工、用量各有不同,但方向基本相同,即:基础梁模板的水平也比单梁、连续梁低很多。如河北定额等……
从分析中不难看出,“基础连续梁”执行“单梁、连续梁”子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单梁、连续梁”考虑了钢管支撑,“基础梁”因距地低,定额根本没有考虑。所以,问答中的的说法应该是错误的。
四、启发与预控
按预算传统的说法,有定额套定额,没有的套相似的定额并换算。对没有“基础圈梁”套用圈梁子目似乎最为合理些。然而问题也跟着来了:
1、有的架空基础梁的梁底标高与基础垫层相距只有4mm、5mm,浇筑完混凝土梁底模板无法拆除,只能一次性报废。通常的做法干铺普通的挤塑板、聚苯板代替模板(不能垫砖,否则会改变梁的受力)。这与定额考虑的水平不符,此时该执行什么定额呢?按理论上的说法,应予换算。
2、有的省市圈梁模板的定额比基础梁大,如湖南、云南定额……(见下定额截图) 于是有人就按圈梁计算,审核人则按“基础梁”扣……
3、有的省市圈梁模板比基础梁小,如广东定额……(见下定额截图) 有人按基础梁计算,审核人就按“圈梁”扣……
预控:如工程是定额结算的,且工程量大,可能影响到工程整体造价水平,需有足够成本的警觉,不能只一味的定额思维和想当然,需根据施工部署做出判断,做好预控。否则,结算时一旦产生争议,吃亏的肯定是弱势的施工方。
五、说在最后
当然,上述的问题如没有官方明确的定额解释,很难有明确的答案。定额反映的是一种水平,它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既然没有答案,所以做好预控尤为重要。
一个成熟的造价人不仅要精通预算,更要精通施工,只有知道了怎么做,才会结合规则知道如何去算,才有预判识别能力,不做马后炮。
一个工程有多少个分部分项、多少的工艺流程,没有扎实的施工功底,对定额、清单的理解就不会深刻,细节决定成败,所谓“懂施工,预算才会更精”。只有懂了施工工艺,才能对分部项进行有效分解,才能做出预判,有了预判,才能进行预先的约定,正古人云:“不知未来者,不足以谋天下”。所以,造价员需改变唯定额、唯软件,脱离现场、脱离施工的痼疾,提高综合能力。成熟的造价员不是单薄的懂得,是综合的体现。预判鉴别能力、系统的大局观、成本警觉,不是嘴上的口号,需要的是扎实基础,是施工、预算、成本三位的一体。